深圳清平实验学校举办文学分享会 周嘉宁揭秘写作之初心


12 月 2 日下午,深圳清平实验学校成为文学交流的焦点,举办了”2023 花地文学榜 “系列活动的第三场。身为当年度新锐文学得主的周嘉宁受邀参与,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目光。周嘉宁,这位成长于上海的英语文学翻译家,以其作品《荒芜城》、《密林中》、以及短篇小说集《基本美》和《浪的景观》等广受好评。

在现场谈话环节中,周嘉宁回忆起了自己从8至10岁开始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的儿时情景。她认为,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细节是写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缅怀小时候家里下过雨后的场景,父亲会带着她在院子里嗅寻泥土的气息,也会在公园里一笔一划地捕捉每一片叶子的形状、花朵的颜色。周嘉宁认为,这样的观察力是她写作道路上的重要营养。

在访谈中,周嘉宁尤其提到深圳的自然环境对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影响,认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接触自然,由观察周边的植物、动物,到北京鸟的声音,从小事做起,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与大家分享了她个人成长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后,周嘉宁进一步解释,观察是一件具体而可练习的事务。她鼓励现场的年轻听众,在生活里学会观察并记录周遭的事物,这不仅能够助力将来可能的写作事业,更能为个人带来生活的快乐与愉悦。

周嘉宁也谈及自己少年时代的文学积累,最早读到的是两本面向小学生的读物,《小主人报》和《我们一百万》。认识到自己不具备绘画天赋后,她开始寻找其他途径来表达自我,于是尝试为报刊撰写文章。通过反复抄写文章和散文,她体会到了写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和满足感。

周嘉宁进一步回忆了自己在《青年报》担任学生记者的日子,分享了准备采访时做的无穷无尽的准备工作,也像是她现在创作小说所经历的过程。她强调,写作不是一个需要年轻人急于做准备的事情,人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对生活的观察来积累创作的灵感。

最后,周嘉宁总结道,我们应该专注于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世界,这样的快乐准备不仅能为未来的创作提供养分,还会让我们对生活拥有更多的理解和善意,无论最终是否成为一名作家。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主办,以及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和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办事处的支持。活动承办方深圳市宝安区清平实验学校感谢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资助,让这样有意义的文学交流成为可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