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内心的“镜子”——恐惧未尽的旧梦


自从静妃成为梁帝的伴侣后,他在经历了一段梦魇般的时光,频繁梦见已故的宸妃。开始时,他无法释放内心的痛苦,在静妃面前主动提起宸妃。静妃用温柔的言辞安抚他,称宸妃的死并非出于恨,而是因为“愧疚”和“无脸”面对梁帝,几句话便让梁帝心意稍安。然而,梁帝心中的阴影并未完全消失,他请求静妃在有空时代他“追忆”宸妃以减轻自己的心结。毕竟,生前他对宸妃所为过于冷酷,连牌位都未给她留一个。

静妃遵从梁帝的请求,虽然她的否定态度在面对皇后闹事时才显露于外,但确实一如既往地替梁帝祭奠宸妃。这种安排竟极为奇效,梁帝不再夜夜惊梦,内心的平静也逐渐回归。

梁帝对宸妃存有的复杂感情,不再是单纯的情爱,而是深深的恐惧。回顾原著,便可发现梁帝的恶梦源于夏江意外抓获卫铮,引发了他对赤焰案的回忆。赤焰案的暗影如影随形,宸妃的身影在梦中常常显现,并每次都将他吓醒。

梦境可以反映内心深处的真实。多年后,梁帝内心愧疚,精神压力巨大,导致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宸妃成了他最常出现的梦中人,而不是曾威胁他权位的祈王和林燮,后者的死亡在他心中不过是巩固权力的手段,内心并不感到太多愧疚。

夏江与靖王展开对峙时,无意间说出林帅和祈王的名字,使梁帝大怒,急忙纠正,将祈王称作庶人。在梁帝眼中,祈王和林燮因功高盖主,不把皇权放在眼里,所以他们的死不会激起他内心深处的悔恨。

然而对待宸妃的感受完全不同。心里他并未将妻子的身份完全抹去。妻子的儿子和兄长都是他亲手所杀,这使他在内心深处始终感到愧疚。宸妃无错在身,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背负沉重的怨恨离开人世。

为了消散内心的负罪感,梁帝给越贵妃极大的宠爱,似乎借此掩盖内心的愧疚。然而,越贵妃及太子的自毁让他痛失寄托,不得不重新依赖静妃,面对心中无法摆脱的往事。

在静妃身边,他无法完全忘却宸妃的存在,因为静妃和宸妃有着深厚的姐妹情谊。每次和静妃相处,他仿佛都能隐约感受到宸妃的身影。为了减轻内心的负担,梁帝通过静妃的安慰自我欺骗,然而心理上的模糊终究无法完全抹掉熟悉的记忆。

随着夏江再度出现,梁帝被提醒起尘封已久的赤焰案,过去的记忆被重新勾起,变得越来越清晰。宸妃死前的样子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最终这些记忆成了他心中的噩梦,无法摆脱。

最终梁帝只能依赖静妃“虚伪”的安慰,未被真正抚慰的愧疚只能通过自欺欺人来暂时平息。然而,他内心深处的镜子依旧如影随形,不断照映出那段不可抹去的往事。人的心永远是一面最真实的镜子,它记录着每一个错误,无法轻易抹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