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艺人虚拟现身,家属难以释怀引发网络伦理讨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网络博主开始利用AI技术“还魂”已故明星,让这些逝世的公众人物再次出现在粉丝视野中。这种做法使得李玟、张国荣、高以翔、乔任梁等艺人仿佛穿越时间而来,重新被大众所见。然而,这种通过技术手段让人“复活”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隐私权的担忧。

在这些由AI制作的视频中,逝世明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们在视频里唱歌、跳舞、演戏,仿佛从未离去。粉丝们可能会为之动容,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慰藉。但对于去世明星的家属来说,这样的技术“玩笑”却可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乔任梁的父亲就表达了他的不快,表示这种未经家属同意的行为是在揭开家人的伤疤。

实际上,AI复原逝世明星不仅触动了家属的敏感神经,还涉及到了法律和道德的边界。从法律角度来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来限制这类行为,但侵犯了逝者的肖像权和家人的隐私权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道德层面上,公众人物即便过世,其形象和代表作品也属于社会文化资产的一部分,随意使用其形象、牟利、做推广显然不尊重原本的文化价值。

一些评论人士指出,AI技术应当用于正向的科技发展和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侵犯人权和伦理道德。在视频评论区可以看到,一些人借着这些AI还原视频打着温情的幌子,做起了推广和收费的相关服务。而这种基于商业目的的复活已故明星颇有争议,它不仅仅是对已故艺人形象的挪用,更是在触碰悼念逝者的底线。

社会对此类事件的反响并不是完全一边倒。虽然有部分人认为这种做法对逝者及其家属是一种不敬,但也有观点认为AI技术的应用可以保留和传承文化遗产。面对这种两难的情境,行业内部或许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来界定AI复原技术在伦理和法律上的应用限度。

总而言之,AI技术将死者带回虚拟现实,虽然给部分群体带来慰藉,但这种跨越生死边界的行为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技术使用的伦理问题。在尊重隐私、权利和情感的同 时,也应该促进技术向更加负责任和符合伦理的方向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