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襲擊,江南古城迎來近三十年來最寒冬至


“冬日萬里霜,南宋古都感極寒。” 12月22日,一年一度的冬至如期而至,南京市民迎來了自1992年以來最寒冷的冬至日,同時也宣告了寒冷的“数九寒天”正式开启。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冬至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它不仅预示着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而且从这一天起,一切都在向着复苏和温暖迈进。

古时候,人们把冬至分为三候进行描述:”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这样的描述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观察与理解。在南京,冬至的早晨,极端寒冷的气温带给人们难得的体验。据统计,南京站的最低气温降至了零下9摄氏度,而溧水地区的最低气温更是下探至-11.5℃,再次刷新了近30年的记录。

这样刺骨的低温让寒潮肆虐,山野间的残雪依旧清晰可见,让这个古城显得格外冷清。大地仿佛进入了”冰冻模式”,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而人们的生活仿佛也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寒风中静默等待。但就算天气如此严寒,人们仍旧透过冬日稀薄的阳光,感受到了春天许下的诺言,相信万物将在不久后焕发出全新的生机。

“霜前冷,雪后寒”的说法描绘了这冷冽起伏的冬日气候。这样的寒冬,对于许多江南地区的居民来说,也是一个新鲜的体验。尽管低温让人瑟缩,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冬天特有的宁静和美丽。起伏的山丘、蜿蜒的小河,都被一层淡淡的白霜所覆盖,宛如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对于农作物和野生动物而言,这样严酷的环境无疑是一场考验。但大自然总是有着神奇的恢复力量,不久后春意盎然,一切都会在温暖的阳光和柔和的春风里重新开始。而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人们也同样坚信,经过冬日的锻炼与凝固,将能迎来更加坚韧和丰硕的明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