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未来发展,总书记倡导全面建设韧性安全城市


近期,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的调研中首次提出“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与以往的“建设韧性城市”概念相比,此次新增了“安全”二字,表明了总书记对于城市发展的全面布局和深远考虑。这一概念强化了安全在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彰显韧性城市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发展目标。

早在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已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提出构建韧性城市是完善城市化战略的关键内容。随后,“韧性城市”一词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2023年11月10日,总书记在北京和河北的灾后重建考察中再次强调韧性城市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韧性”这个词原本多用于经济领域,现在用以形容城市,意味着城市在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时,能够坚韧不拔,迅速恢复和调整。总书记明确指出,城市发展不能单纯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还必须将生态和安全放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并统筹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方面需求。安全是发展的基石,发展则是安全的保障;韧性安全城市的建设正是贯彻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在城市化进程中,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能否保持正常运转、快速恢复,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韧性涉及技术、经济、社会、政府等多方面,既包括城市硬件设施与系统的完善,也包括决策优化、社会动员、交流互动等软件系统建设。

上海作为全国推行韧性城市建设的先锋,已经建立起用于感知城市运行风险的数字体征系统,从而达到“韧性治理”的目标。而北京则将韧性城市建设纳入新一轮城市总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构建50个韧性社区、街区或项目,预计到2035年在韧性城市建设上取得显著进展。

深圳市则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上进行转型,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安全韧性发展示范城市。四川成都、浙江丽水等城市也在韧性城市建设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成都市在2000余个应急避难场所中,有超过100个设置在不同的公园内,实现应急功能与景观的融合。

从韧性城市到韧性安全城市,总书记的思路一贯且明确。韧性城市建设既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是确保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安全、稳定、持久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全面的规划和建设,才能保障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