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消息令天文界振奋:墨子巡天望远镜成功发现并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认证的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 和 2023 WB2。这不仅标志着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初次胜利,也是其太阳系小天体巡天观测的首次重大发现。
2023年11月18日,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了2023 WX1 和 2023 WB2,当时它们的视亮度分别为20.8 等和 21.0 等,视运动速度分别为0.513 度/天和 1.006 度/天。通过搜集并分析全球多个观测站的数据后,科研人员成功确定了这两颗小行星的准确轨道信息。其中,2023 WX1 最小轨道交会距离(MOID)仅为0.0416个天文单位,预估其直径约为170米,表明它与地球的距离颇为邻近。
这两颗近地小行星的发现和确认,凸显了墨子巡天望远镜的强大观测能力。该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共同研制,并在2023年9月17日公布了首张光图像。该设备拥有北半球最为强大的光学时域巡天能力,其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的设计既先进又高效。
作为墨子巡天望远镜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太阳系天体普查的任务正在稳步进行。墨子巡天望远镜在完成首光测试后便开始了对太阳系小天体的巡天观测工作,并已经发现了多颗主带小行星。其成果不止于此,近地小行星的发现和重新确认,也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以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取得。
此外,更多近地小行星候选体正等待进一步的观测和确认。这些成功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太阳系内小天体的更多信息,也增强了对地球潜在威胁的监测和研究能力。
墨子巡天望远镜的科研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天文科研领域的快速进步和创新能力。其对太阳系小行体的研究不仅在学术上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保护地球和促进空间科学发展方面都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
未来,随着更多科学成果的取得,墨子巡天望远镜预计将为我们理解宇宙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和洞见。天文界正与时俱进,持续追踪和见证墨子巡天望远镜带来的每一个发现,深化我们对宇宙奥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