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之后,我曾一度认为,徐峥再也无法拍出如此震撼的电影。然而,出人意料地,《逆行人生》来到了我们面前。这部电影延续了现实主义风格,用同样的公义和勇气,探讨了现实生活中的无名之辈的困境和挣扎。徐峥穿越了功名利禄的迷雾,在平凡的生活中,将镜头对准那些无名小卒,讲述一个充满悲欣交集的故事。其中的苦难与坚韧、围剿与突围、罅隙与希望,无不令人落泪。
当朋友问我《逆行人生》好不好看时,我犹豫了一下,说:“用好看来形容它,太轻浮了。它是担当。”在当今环境下,说一句真话是多么艰难。懂得的人自然明白。而能在院线大银幕上,面对千万观众,费尽全力替所有沉默的人发声,其艰难程度更是倍增。只有倔强之人,才能执着地道出真实;只有愚笨之人,才会放弃赞歌颂诗、男欢女爱,扎入苛刻的生活深处,用一根针去挖一口井。仿佛在深渊中寻光,仿若蜉蝣撼树。
有人问我,中国电影有希望吗?我不知道。但是,有一个徐峥在。有人问《逆行人生》讲什么?如果说虚的,我会告诉你,它讲算法下的生死。如果说真话,我会告诉你,它讲述的是我们。
电影的主角,是一个人到中年的男人名叫高志垒。他曾有一个完美的开始:同济大学高材生,算法工程师,互联网大厂开发组组长。在一线城市买房、置业、生子,家庭和睦,几乎是中产生活的完美范例。然而,从中产到崩溃,只需一个平常的早晨。那个早晨,他打过胰岛素,听过妻子的唠叨,赶往公司,打开电脑,叫了一个冰美式的外卖。听见下属出了BUG,他也和平时一样,替人背锅。在中年的轨迹上,一切看似平稳且恒定地运转。
可是,只需一次谈话,一切全然改变。他听到一个消息:裁员!大龄的高志垒被裁了!他砸碎了玻璃隔板,也砸碎他的体面。隔板碎裂,他被领导步步紧逼,同事冷眼旁观。他因此怒窘,更可悲的是,他之所以被裁员,正是他自己设计的算法程序计算出的结果。多年前射出的子弹,直中其眉心。
到这时,高志垒才发现,哭诉冤屈的窄门,他那过劳肥的身体挤不过去。从这你可能已经看出,徐峥毫不避讳地挑起了诸多敏感话题。怕过审不易?他也怕。但他更想说话。怕被质疑?他当然怕。但他要替被时代压垮的人,撑起一座精神的山头。在这部电影中,你会看到大厂裁员、大龄失业、教培行业覆灭、金融爆雷、房价跳水、因病返贫,还会看到生活积重难返,中年危机,算法吃人,这些失意者的众生相,失控人生的浮世绘。
时代的苦难,仅仅是一个词汇。落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它就成了倾颓的大厦,失轨的列车。当中断来临,高志垒没有选择。他面对的是创业或者再就业。妻子失业,父亲中风,母亲关店,女儿学费高,房贷每月超过15000。巨大的开销,贫薄的家底,经不起一丁点风险。
在求职的两个月里,高志垒投了1000多份简历,回音寥寥。唯一一次面试还是年轻的HR失误导致。为了瞒住家人,他早出晚归,佯装依然在上班。此外,他还被中介骗走3万元。为了追回这3万元,他追了半个城市,最终卡在一扇铁门上,进不得,出不得。
这种困局,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人人看见,却人人不说。徐峥却大声告诉我们:它在!去看见它们!去看见他们!走投无路的高志垒最终成为一个自己曾看不起的外卖员,奔波在城市之中,在算法的世界里,他才明白,人人都是被数据驱逐的蝼蚁。
此后更不敢公开讨论的话题不断展开,如算法下拼命奔命的外卖员们被城市道路吞噬;外卖员被车撞,失去肢体,甚至新年之夜发生车祸。问题是谁是罪魁祸首?算法?交通?还是外卖员?
个体的挣扎,到底是困兽之斗。算法无情,千万人在其中疲于奔命,而一无所有。为什么他们如此努力却没有一个人生活得好?谁来回答?谁敢回答?
答案飘在空中,落不得地。惩治苦难的责任人,依然未曾现身。游戏规则是否出了问题,无人再探讨。所以只能如此了吗?当然不是。如果你认为《逆行人生》只是在复刻现实,那你可能不懂徐峥。他不仅看见,还在其中指引一种可能。当命运如巨石压顶,奋斗者如西西弗斯般日复一日推巨石上山,只有无尽的逆行、无解的命运。然而,西西弗斯从不低头,他骄傲地前行,蔑视诸神的挑衅,并在反抗中体会到闪烁的幸福。
《逆行人生》中的每一个努力前行的劳动者,也在生活这本大书中找到属于他们的闪光章节。尽管命运沉堕,但生活总有微光闪烁,人生总会有喜悦震耳欲聋。
电影上映后,有人质疑,这是有钱人在演穷人。然而,真正的电影,不是只能由有钱人演有钱人,由外卖员演外卖员。什么是好电影?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是有力的,有强大的信念和浩大的悲悯,关照沉默的大多数。
《逆行人生》有争议,这是其宿命。它太过写实,但看见就是力量。比之于唱颂英雄史诗,徐峥选择在泥泞人间写一阙献给所有饮痛而生的人的战歌,更显担当。
或许我们也会遇见逆境,可能走不出去,但活下去就是无限生机。最后,希望看完电影后,大家能对所有被生活驱赶的劳动者,多一分温柔。希望那些困宥于算法中的无名之辈,能唱出他们的平凡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