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我在山东淄博的一次采访中,遇到了张策。当时,他是短视频IP《朱一旦的枯燥生活》的编剧兼导演。穿着Polo衫,佩戴劳力士的“朱一旦”每一集都在结尾感慨:“有钱人的快乐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这个IP通过夸大和反讽的方式,挑逗了时代的神经。张策的创作灵感恰恰来自其“社畜”生活的体悟。
当时的张策还在一家企业打工,但不久后便辞职创业,正式投身短视频大潮,成为了B站百大Up主,这意味着他开始享受属于这个时代的红利。从2020年起,他的《广场往事》系列IP成为了最成功的商业化短视频之一,吸引了无数品牌的广告投放。
然而,前不久我再次联系上张策,得知他与我一样,也在今年按下了事业的暂停键。尽管这一选择令人费解,但真正的创作者,永远有颗不安的灵魂。作为一位自媒体创作者,面对岁月和创作欲的消磨,张策始终在寻求新的灵感与灵气。
一个晴朗的四月下午,我和张策通了一个43分钟的电话。当时我正处于辞职后的迷茫期,选择了远离职场喧嚣,回归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选题。张策和我一样,也决定暂时停更他手头上的短视频IP,并筹备一部电影的拍摄。
张策这个选择的背后,成本是巨大的。放弃顶流的短视频IP,意味着他不再接手蜂拥而至的广告合作,甚至面对两个孩子和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这一决定显得尤为艰难。更让他难以面对的是那些在山东淄博柳荫村的老演员们的期待:“策导,咱的短视频咋不继续拍了?”面对他们,张策只能苦笑,因为他自己都不再快乐,灵感逐渐枯竭。
创作者的痛苦在于,当他失去了对生活的敏感和共情时,创作变得异常困难。张策的妻子在电话中说:“他以导演小策的身份生活得太久了,太久没有以张策的身份生活过。我们真的需要停一停,找回初心。”这种状态使得他们来到北京,继续追寻张策的电影梦想。
张策的处境反映了许多自媒体创作者的现状。导演小策曾是公众所期待和关注的焦点,但如今他面对的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创作灵气。面对过度商业化和流量的压力,张策选择停下脚步,重新思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北京重逢时,张策和他的妻子表现出了更多的坚定与决心。在经历多年短视频创作的历练后,他不再是那个简单记录打工人辛酸的青年,如今的他更想通过电影记录那些不被看见的小人物的生活,因为他相信,小人物的快乐才是创作的源泉。
“我是害怕成为那种站在名利高楼上,拿着望远镜看人间疾苦的导演。我不要失去对小人物生活的共情。”张策这样说道。他的短视频作品《一所魔幻现实主义的乡村小学》和《我宁愿痛苦,也不要麻木!》都展现了他对普通人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记录。
张策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寻找新的表达形式与可能。他的才华得到了更多的认可,但他也清楚,创作的快乐才是他最终的追求。正如他所说:“拍电影,是我心里的结,不拍一部解不开。”我由衷支持他的这份坚持,因为真正的创作者,始终要做自己真实想要做的事情。
在这个充满躁动和浮华的时代,张策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他不再呆在那个让他觉得“安全但不快乐”的地方,而是重新出发,继续追逐创作的快乐。希望他能在新的起点上,找到自己真正的表达方式,并带给观众更多感动与共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