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持刀伤人案件:真正的恐怖源于无差别袭击


6月24日下午,苏州市发生了一起持刀伤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周某某持刀刺伤了一对日本母子及校车上试图阻止行凶的中国人。这起案件性质恶劣,但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网民所表达的支持和赞同。

细究这起案件,可以发现它与前不久发生在吉林市的持刀伤人事件有诸多相似之处。6月10日上午,吉林市船营区北山公园,犯罪嫌疑人崔某某因为步行过程中与一名外籍人士发生碰撞后,持刀刺伤了该外籍人士和其三名同伴,以及上前阻止行凶的中国游客。这些事件都是发生在公众场合,都是持刀行凶,且中外人士都有无差别的受害情况。

上述两起案件在网络上的讨论热度都极高,尤其是苏州这次事件,因为涉及到日本人而显得格外激烈。一提到日本这个敏感话题,总有人无法控制情绪,躲在键盘后面高喊“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有些人甚至提议给凶手发锦旗,还有人呼吁“杀光国内日本人,血债血偿”,更有甚者,竟把行凶者称为“英雄”,询问“是哪位英雄干的”。

鲁迅先生曾说:“强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在这起案件中,我们该明白,没有所谓的“中日敌对”,只有手持利刃的凶手和毫无防备的普通民众。无视受害者的国籍,仅因其身份而为行凶者叫好,是对社会基本伦理的亵渎。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人平时口口声声高喊爱国,但关键时刻却跑出来给国家添乱,试图把单纯的刑事案件拔高为民族恩怨。上级有关部门也迅速出来澄清此案为偶发性事件,旨在制止不必要的过度解读。

实际上,一个动辄对无差别暴力叫好的社会,是对自身安全的极大威胁。公然为行凶者辩护与庆贺暴力行径,无异于为自家的安全隐患买单。当此类事件一再发生时,人们的安全感会大幅降低,不只外国友人会避之不及,本地居民的生活也被扰乱。毕竟,当暴力被默认和鼓励,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今天的网络社会中,言论自由固然重要,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为暴力和鲜血叫好。每一次对犯罪者的褒扬,都是对法律和道德底线的挑战,也是对我们自身安全的潜在威胁。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法律和道德的准绳绝不能因国籍或其他偏见而动摇。尊重生命,尊重法律,才是我们共同的信条。

因此,这起案件提醒我们,不论面临多大的分歧与冲突,唯有依法办事,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安全。莫让一时的情绪占据理智,更不要为无差别暴力背书。犯罪只有一种归宿,那就是严厉的法律制裁。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无惧风险、敢于站出来保护他人的人,而绝非那些持刀行凶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