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凌晨,83岁高龄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因病逝世。这一则重磅消息,不久便经由官方媒体的通讯信号传遍全球。各国的政要名流纷纷对这位东方伟人的逝世表示感慨。而毛主席生前好友和昔日同事,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区的郊外,有一家政府创办的养老院。九月中旬的一天,养老院突然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他们是英国《伦敦日报》的新闻记者。这次他们的目的正是要采访一位长期居住在此的高龄老人,询问他对毛泽东主席病故的看法。
“我们都是凡世之人,死亡只是个时间问题。属于我们的时代,过去了。”老者说得十分费力。原来不久前他因年事已高轻度中风,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然而寥寥几句话,也让记者们如获至宝,因为他们采访到了曾让毛泽东陷入一生中“至暗时刻”的强劲对手——张国焘。
张国焘,1897年出生在江西萍乡,字恺荫,年纪比毛泽东年轻4岁,但他的资历和职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领先于毛主席,并且比毛泽东同志更加受共产国际的信赖。张国焘出身于旧式官僚家庭,自小在私塾接受良好教育。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班,但由于在校期间潜心于革命工作,最终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张国焘在校期间已是声名赫赫的学运领袖,特别是参与五四运动后一度被捕入狱。
1920年,张国焘追随李大钊参加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党的缔造者之一。1924年,张国焘与新婚妻子杨子烈双双入狱,为了活命他写了份供词,其中提及李大钊的名字。这或许导致了李大钊最终的被捕,不过这样的“变节”行为直到1949年才被公开。
1930年,张国焘回国进入鄂豫皖根据地,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一把手。他通过铁血手腕建立了绝对影响力,这也导致了一些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在后来路线分歧时支持他而不支持中央。直到长征开始前,张国焘的革命生涯都相当风光。然而,1935年红军胜利会师后,他的野心膨胀,极力反对中央决定的北上方针,导致红军内部几乎兵戎相见。
在斯诺问及毛泽东一生中最黑暗时刻是什么时,毛泽东回答:“过草地的时候,和张国焘的斗争。”张国焘的南下路线失败了,许多部队因这个错误多次穿越艰险的雪山草地。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党内开始清算张国焘的错误。但他无法接受从高峰跌落谷底,最终在1938年叛投国民党,虽被蒋介石所用,但未获得预期的高位厚禄。而1948年大陆局势逆转,国民党已无力支持张国焘的生活,他不得不迁往台湾,且在褪去昔日光辉后境遇惨淡。最终,1968年,他携家人移居加拿大,多在贫困中度日。
1976年底,在毛主席逝世的同年,张国焘也病逝于加拿大多伦多。有人夸张报道他冻死在养老院、无钱下葬,但这种说法实际并不准确。张国焘的一生从革命巨头到末路逃亡,映射出褪去历史滤镜后,一个求荣而不得的变节者的悲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