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第二十条》掀起正义风潮 写实主义彰显法治精神


随着检察题材片《第二十条》在春节期间热映,这部投射出“法不容情”的法治信念的影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开辟了“你评我说·检察官看《第二十条》”的专栏,邀请检察官员分享他们的观影感受,并共同讨论如何以高效质量处理每一宗案件,服务大局,履行人民司法和法治责任,积极构筑维护公平和正义的检察防线。

2017年,检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打破收视记录,而在2024年的春节,检察题材的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再次登上热门搜索,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影片以刑法法条命名,细腻地表现了什么是对司法精神的真正追求。作为观众的我们,不妨通过“三个贵在”细细品味这部影片。

首先,文艺作品在传递上应触动观众心底最简单、最真实的情感诉求和价值渴求——公平和正义。影片里一连串震撼人心的台词后,听证会上的人们起立鼓掌。结局呈现了所有欢喜的期望——校园霸凌得以正视,受害儿童得到昭雪,见义勇为的张贵生荣获殊荣,无辜者王永强无罪释放并与家人团聚,村霸全都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如果没有这些结果,再多制造悬念,也失去了意义。

其次,作品应展现法律的核心价值观和执法司法者的终生责任制——公平和正义。法律的威严在于公平正义,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我们可能在静夜回想过去,意识到自己在司法工作中的不足和遗憾,以及面对赤裸裸的现实和人民的期望时的无奈和困惑。

最后,文艺作品的主角应当是真正的正义捍卫者。在影片中,夹杂于日常的弱者韩明最终成为坚定的法律捍卫者。他与同事坚持正义,因为他们相信所有正确的事情都要有所付出,但不能因为代价而放弃。影片中的这一理念也告诫我们,执法者必须始终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不因私人情感而动摇。

影片《第二十条》不仅是艺术的表现,也是对当前和未来检察工作的启示,提醒我们更深层次地思考警察与检察官的关系,以及检察监督的创新机制。这部电影让观众领略到了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如何贯穿到法律实务中去,如何守护民心、维护公平正义。公职人员尤其是执法司法人员应当把人民放在心中,恪守法律的底线,真诚地去守护每一份公正。(傅敏龙,福建省邵武市检察院综合业务部主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