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考里斯马基电影:透过《枯叶》窥见时代印迹


在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时空中,似乎老剧本在不断上演着新故事。尽管笼罩在俄乌战争的阴霾下,全新的作品《枯叶》却宛如数十年前重新上线的黑白影片。虽然情节中参杂了一些新鲜的年轻面庞,但与考里斯马基往昔的作品没有什么二致,连阿尔玛·波斯蒂这样的新秀都让人联想到过往的卡蒂·奥廷宁,无不透露着一种别样的熟悉感。

如同考里斯马基旧有电影里那盏常驻的落地灯,又在《枯叶》中的阿尔玛家里复现。而那幅画,也再一次跃入了《枯叶》的镜头前。考里斯马基的影片不单单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刻。他的作品,不论在装饰、视觉风格还是配乐上,几乎都是多个年代的融合体。他曾表示,希望打造即便无字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亦能通晓的电影。事实也证明了这种做法的成功,全球的观众成了他作品的忠实拥趸,视其电影为不容替代的精神庇护所。

《枯叶》的主演非业余之辈。阿尔玛·波斯蒂曾在《托芙》中精彩亮相,而尤西·瓦塔宁也参与了《极地奥德赛》。从事影坛之初,考里斯马基便开始与这些训练有素的演员合作,用其独树一帜的拍摄手法领他们步出以往的表演框架。

在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中,一切看似简约到极致。背景朴实,道具有限,人物动作一致,并不带有复杂的对话。这位导演的电影时长平均较短,以避开主流电影所推崇的关键性事件,约束了画面对细节的揣测和揭示。考里斯马基擅于构建提炼自现实的小巧而规整的画面元素,这种独一无二且易于识别的风格,让他在电影界赢得了“极简主义大师”的称号。

考里斯马基虽有长期合作的摄影师,在他的电影里,几乎每一帧都由他亲自掌控构图。他对于35毫米胶片的节俭和珍惜,促使每个镜头都力求一次成功。拒绝排练,简要的剧本只涉及角色和行为的描述,所有这些严苛的要求,都是为了保持画面的新鲜度,避免演员对角色的过度投入而设置。

《枯叶》中的老式点唱机,就是其中一个经典元素。没拍摄太多多余的镜头也导致剪辑上的局限,但考里斯马基喜欢在剪辑室挑选音乐,将这些音符作为背景音乐,使得音乐的风格和歌词成为直接的情感传达载体。使用特写镜头并非为了强化情感的传递,而是为了展现一个情感的距离。他认同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限制了观众对人物思想与情感的理解,而对于演员的表达,他更像是借鉴了布列松的方法,通过限定的动作和小小的暗示,将剧情的极致戏剧性包装在最简单的日常中。

《枯叶》中的男女主角,他们所遭受的失望和挫折几乎是现代生活的缩影。反映社会边缘人物的困境和挣扎。面对失业、犯罪与各种生活的残酷,他们脆弱的身体状态,突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试炼。考里斯马基宁愿选择用简单而静态的画面去展现这一切,让观众与电影共同呼吸,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希望的力量。

考里斯马基的电影,通常不会留下个性强烈的角色。这些从影屏上走下的角色仿佛是观众生活中的影子,反映了当下人们的彷徨和挣扎。在他的小宇宙中,无论是底层失业工人、不幸的倒霉蛋、还是经历生活坎坷的单身母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展示着对这个世界不易的坚韧与温柔。而与此同时,作为影迷,我们每每在冬日观赏他的作品,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在无尽的寂静与白雪中寻找心灵的慰藉。/The End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