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对年轻夫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下了一套曾发生凶杀案件的二手房导致他们陷入了尴尬的纠纷之中。这起案件发生于2019年初,85后的夫妇用105万的价格购得了这套80平方米的房屋,本以为终于为即将退休的父母找到了理想的安身之所。
然而,在他们入住满两年后的某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漏水事件将他们引入了一连串令人震惊的真相。在与邻居交流中,他们意外得知这套房子竟然是所谓的“凶宅”,在此之前发生过刑事案件。据邻居所说,“此房不吉利”,曾经出过严重的人命关天的事件。
原先房屋的秘密细节是这样的:2019年2月9日,在这间公寓里,由于经济问题,租住的一对中年夫妇感情破裂,发生了剧烈的争吵。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丈夫张某持刀在争吵中伤害了妻子孙女士,致其严重受伤。尽管孙女士被紧急送往医院,但最终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张某也随后被警方逮捕,并承受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房东在事件过后将房子整修一新,随后挂牌出售。而这对无辜的年轻夫妇,因缺乏足够的信息,只是想为父母寻找一个养老的安静场所,当时并不知道房屋中潜藏的黑暗过往,因此轻易地做出了买房决定。
得知此消息后,这对夫妻感到极度惊恐和不安,他们认为这样的房子属于凶宅,并指控卖家隐瞒了房屋的重大瑕疵。因此,他们将卖家告上法庭,希望能够撤销购房合同,退还房款,并且要求赔偿装修费、税费和精神损失费等。然而,原房东并未接受这些索赔,反驳道,虽然房内确曾发生过不幸事件,但死者并未直接死在房内,因此不应算作“凶宅”。
最终,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凶宅”并非一个正式的法律概念,而是民间习惯。此外,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的机构或规则来对此做认定。因此,案件的争议并非简单围绕房屋是否为凶宅,而是涉及到卖方是否充分告知了买方房屋的相关情况。
由于双方都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说辞,经法官多次调解,原被告各自做出妥协,达成和解:不撤销原购房合同,但卖方需额外赔偿买方23万元作为补偿。同时,涉案的中介公司也返还了中介费用。
法官在此提醒,无论是买卖房屋的任何一方,在交易过程中都应保持诚信透明,充分披露房屋的实际情况。如此才能避免之后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