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短视频平台上有一款游戏《黑神话悟空》大火,无论是其唯美的中国古建场景还是极具魅力的游戏设定,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的玩家和网友。然而,不是所有基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作品都能获得如《黑神话悟空》般的好评。就在暑期尾声,胡玫导演筹备18年之久的最新电影版《红楼梦》在全国影院上映,却迎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大量的差评。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改编的难度毋庸置疑。导演胡玫此次主打“青春活力”,意图通过13、14岁的小演员来展现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幼稚懵懂的模样,以期吸引00后、10后年轻观众的兴趣。然而,这一改编无论是剧情、场景还是演员的表现,都与观众的预期相去甚远,我们的小伙伴特地去电影院观影后也不得不感叹其质量堪忧。
据悉,为了更好地展现青春气息,胡玫将电影的特别放映安排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并选在暑期档上映,旨在普及《红楼梦》,激发全国家长和年轻学生们对《红楼梦》原著的阅读兴趣。然而,观影后的反响却不尽如人意,很多观众甚至建议:“赶紧停止这场闹剧吧”、“不要误导小学生”。
其实,《红楼梦》书本身便是阅读上的一大挑战。它没有《西游记》的奇幻有趣,也没有《水浒传》的英雄义气,更没有《三国演义》的攻守智谋。要理解《红楼梦》的恢宏世界,光是文字的艰涩和故事的盘根错节就已让人望而却步。即便如此,这本书对于中国的应试教育和文学素养培养却是不可或缺的。从小学五年级课本到高考试卷,《红楼梦》的地位无可替代。
儿童文学家林文宝曾指出:“古典名著不是孩子的初读材料,需要精心准备,以更适合孩子的脾胃。”要带着孩子真正读懂《红楼梦》,不仅要选对版本,还需做名著导读,补充一些背景知识。深度解读,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兴趣。
相比不堪差评的电影,我推荐家长和孩子们观看央视特别制作的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这部6集的纪录片每集50分钟,既有古风动画,又有真人情景演绎,还有专家解读,对《红楼梦》的理解更加立体生动。
纪录片不仅介绍了曹雪芹的跌宕人生,还细腻剖析了《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比如宝玉和黛玉之间复杂的情感纠结,晴雯、探春等角色的小人物故事。有声有色的讲述,不仅让孩子们更易理解,还能在愉悦中学到很多。
《红楼梦》中的服饰、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细致描写也是这部经典的独特之处。例如精美的凫靥裘、追求极致工艺的雀金裘,典雅考究的宴席饮食。这些都是吸引孩子们深入探索《红楼梦》世界的亮点。
总之,无论是通过电影、纪录片还是其他形式引导孩子们接触《红楼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他们在时机成熟时能够更好地阅读、理解并从中受益。这也正是我们对经典传承最重要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