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2日上映以来,电影《云边有个小卖部》凭借张嘉佳的同名畅销小说的巨大影响力,在各大影院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截至7月3日,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突破4亿元大关。然而,尽管有如此出色的票房表现,这部电影在豆瓣上却只有5.1的评分,显然未能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可。票房与口碑的巨大反差,再次突显了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特殊门槛,不懂电影叙事的作品最终难逃“烂片”标签。
## 热门IP改编 热潮与质疑并存
《云边有个小卖部》首次出版于2018年,短短几年内销量突破六百万册,收获了7.4的高评分。广受读者喜爱的小说终于在2022年宣布将影视化,引发了粉丝们的广泛期待。而对“刘十三”这一灵魂角色,粉丝们认为“彭昱畅是天选刘十三”。
在影视化浪潮的推动下,《云边有个小卖部》电影集结了“田园治愈”这一近年热门题材,并且敲定了粉丝心目中的“天选刘十三”出演。然而,电影上映后的舆论反应却不尽如人意。尽管在猫眼平台上有55万的“想看”人数,但是“云边有个小卖部难看”的热搜稍纵即逝,引发了大量讨论。而这种争议无疑源于电影的叙事和情感表达欠佳。
## 作品表现 欠缺电影独特叙事
电影版《云边有个小卖部》延续了小说的温情基调,试图在云边镇这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小镇上,通过视觉效果还原让人心暖的场景。尽管影片的画面美感十足,可惜在故事情节的搭建上却显得力不从心。通过大量鸟瞰式的全景镜头展示小镇的美好风景,但在近景拍摄上却未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生动的场景气氛。
由于篇幅限制,电影在叙事上删减了小说的众多内容。电影用八分钟动画概述了男女主人公小时候的经历,这种对怀旧内容的简化手法,使得主角刘十三的成长线不再完整,变得支离破碎。他不再是那个努力但普通的刘十三,而是仅仅成为见证各种人物故事的“看客”。
影片对场景和人物关系的处理也较为浅显。缺乏细致刻画的小镇,使得原著中完整生动的人物关系被削弱。配角们的出现只是为了推动主角的成长,未能形成一个丰满的故事背景,情节因此显得非常跳跃。
## 情感表达 煽情却难以引起共鸣
刘十三与祖母王莺莺之间的情感连结是小说打动读者的核心。而电影在呈现这些情感元素时,则显得用力过猛,反而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相比之下,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情感刻画,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心与票房双丰收。
为了达到类似效果,《云边有个小卖部》电影也加入了许多喜剧元素,期望通过前半部分的搞笑,后半部分达到煽情高潮。然而,强行搞笑的部分并未奏效,反而使得观众难以融入后期的情感悲伤。
## 总结 电影与小说是独立艺术形式
《云边有个小卖部》电影尽管有取自畅销小说的优秀故事基础和庞大读者群,但在转化为电影的过程中,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出现问题,导致观众难以形成完整的情感体验。小说和电影是两种完全独立的艺术形式,电影若不能以独立的叙事手法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最终只能沦为“自我感动”的工具。要想在口碑和票房上都获得成功,跳出小说的框架,专注于电影独特的叙事手法,才是作品长久立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