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的二次创作,中国电影的新动能


2005年,自由职业者胡戈发布了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恶搞的形式讽刺了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无极》,这一创作或许可以被视为电影二次创作(以下简称“二创”)的开端。虽然当时陈凯歌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称“一个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但二创的影响力已初现端倪。

如今,二创已然融入我们日常的文娱生活。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影视剧的制作和宣传方式。大量的二创不仅带来了泼天的流量,还提升了电影的曝光度,助推了票房。观众们也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二创,甚至自称是在“为影片宣发操碎了心”。

2023年暑期档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商务殷语”“质子团”等热梗的流行,这部电影获得了广泛关注。大量影迷因短视频中的这些二创内容走进影院,亲身体验影片的魅力。《长安三万里》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是如此,不仅在抖音上收获超千万点赞,还引发了观众二刷、三刷电影的热潮。

二创不仅助力新片票房,还让经典老片重新进入大众视野。例如,1982年的老电影《牧马人》在二创和短视频的催化下,从豆瓣7.9分的普通评分跃升至9分以上,评论数也从6579飙升至9万以上。经典台词“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再次成了热门话题。

虽然二创对于影视传播和经济效益有巨大推动作用,但它在法律层面的争议也从未停止。2019年,全国首例“图解电影”案宣判,判处被告构成侵权,赔偿损失3万元。这一案件的审结将影视二创的版权问题推上了公众和法律界的讨论桌。2021年,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等多家机构和视频平台发起了保护影视版权的《联合声明》,禁止未经授权的二创。然而,观众普遍认为只要适度传播和二创,无可厚非,甚至有人提出“没有二创,哪来票房”的观点。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日益重要,影视公司的态度也逐渐发生转变。从最初的对立到合作共赢,2022年7月,抖音与爱奇艺宣布合作,授权抖音集团使用其长视频内容进行短视频创作,这为电影宣发奠定了新的基础。

从文化理论的角度看,法国学者米歇尔·德·塞托提出的“文化偷猎”概念和法国社会学家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学说都可以应用到二创的讨论中。二创虽然从本质上是一种“偷猎”行为,但它也展示了普通消费者通过“消费的生产”来重新定义和使用文化产品的能力。巴特认为,作品的意义应由读者而非作者来决定,这为电影的二次传播和解读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国电影在短视频时代已经学会与二创共舞,不仅促进了新片票房,还让经典老片重获新生。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所言:“短视频里藏着这个时代的灵魂。”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二创新世界里,电影艺术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时代美学共生共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