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短剧引领旅游新风潮,期待更多爆款现身


文旅短剧的热潮扑面而来,席卷各大社交媒体。在短时间内,文旅短剧已经成为文旅市场的新宠。近日,编剧七七接到了来自某地方文旅局的邀请,要求为当地创作一部介绍自然风光的短剧。对她而言,这并不突兀,因为她最近频繁看到类似的需求。七七透露,身边许多同行都已涉足文旅短剧,有的甚至从去年就开始了这个尝试。

那么,何谓文旅短剧?从形式上来看,它与大家熟悉的商业短剧相似,单集时长2-3分钟,强调爽感和快节奏。它们由地方文旅部门牵头,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自然和人文风光,吸引观众前去旅游打卡,以期激活当地文旅市场。可以视作低成本的短剧试图再现长剧”一剧带火一座城”的盛况,如《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大理,或《繁花》让上海黄河路成为网红。

在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之后,文旅短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广电和文旅部门纷纷响应,投入精力制作这些短剧。尽管如此,文旅短剧在题材选择、商业模式以及播出渠道上与商业短剧还有显著区别,如何在创作中把握度、有效融入景点及维持观众兴趣,是编剧和文旅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制片人詹智坤的经历生动诠释了文旅短剧的火爆。他接连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请求。今年2月,他拍摄的《遇见,我的欧阳修大人》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故里永丰县取景,一经播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取得了3亿次的曝光量。成功背后是文旅短剧作为风口项目,吸引了各地文旅局的目光。

文旅短剧的市场有多热?不仅是如香港、新疆等热门旅游地,就连张家口这样相对冷门的地方也在尝试通过短剧吸引游客。DataEye报告显示,文旅短剧将在今年大放异彩,并有望在2024年达到400亿的市场规模。这一切得益于旅游热潮、短剧形式的流行以及政策的支持。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总人次达到2.95亿,同比增幅7.6%。在全民旅游热情高涨之下,各地文旅部门通过美食、服务甚至是媒妁之言等方式吸引游客。而文旅短剧则为影视与文旅结合提供了新尝试。近年来,《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了大理凤阳邑村,《繁花》将上海黄河路变成了网红景点。《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新疆更是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与长剧相比,短剧的资金和创作门槛较低,这使得文旅部门更易尝试。据成都市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斌透露,许多旅游景区和城市资源并不具备拍摄长剧的条件,通过短剧展示这些景点,不仅成本低,效果还明显。

在实际操作层面,文旅短剧也面临不少难题。不论是在题材类型、播出渠道还是合作方式上,它们与商业短剧都有显著区别。例如,文旅短剧既有横屏也有竖屏,单集时长各不相同,有的2分钟之内,有的则长达3-5分钟。

播出平台上,它们更青睐长短视频平台,如爱奇艺、优酷、抖音等,而非小程序。这是因为文旅短剧的用户画像与商业短剧有所不同,更注重长短视频平台的广泛用户基础。在商业模式上,文旅短剧通常不向用户收费,而主要依赖广告和政府支持。

尽管如此,文旅短剧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从十几万元到五百万元不等。许多团队为了增加经验,积极参与这类项目。然而,这类短剧还需探索更多优秀题材和平衡宣传性和商业性,才能实现长期发展和引发观众共鸣。

在文旅短剧的发展过程中,创作难度和商业模式的优化至关重要。各地文旅部门和制作团队需在前期做好充分调研和规划,明确景区特色与消费核心卖点,才能拍出真正引人入胜的作品,进而吸引更多游客,推动文旅市场的繁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