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与丢失的超能力:解析王子川的新视角之旅》


王子川的童年并不快乐,但成年后,他转换了一种更轻盈的视角,举重若轻地回首自己的童年。这是5月25日上映的电影《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的起点。这部电影原名《漫漫长日》,以小学生朱同为主角,讲述了他在校园生活中度过的一天,充满了天真与幻想。王子川通过孩子的视角,描绘出一幅充满童真和奇思妙想的画卷,同时也描摹出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焦虑和不安。

从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起步,《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已经在去年的FIRST青年影展上斩获佳评。灵动的小演员,配合创作者妙趣横生的场景设计,将普通的一天搭建成一方行云流水的白日梦城堡。2023年6月,岳昊凭借该片(彼时仍叫《漫漫长日》)获得上影节亚新奖最佳男演员。

电影中,朱同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生”,上课不听讲,考试不合格,一不小心就闯祸……但从孩子本身的视角出发,那些在大人眼里“不成器”的样子,又完全是另一番光景。王子川通过丰富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将童年的奇思妙想与成长的焦虑融合在一起,使观众既能享受幻想的童趣轻松,又能深刻地感受到现实的沉重。电影中的日常又奇怪的“冒险”,仿佛有魔力般地唤起成年观众的童年回忆。

王子川将自己的童年经历通过朱同这个角色展现出来,但这个长成大人的朱同,又和电影里天真烂漫的小男孩非常不同。王子川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表示童年因转学掉队,成绩跟不上也没能融入集体生活,师长的忽视和同学的欺负促使他成年后选择离开从小生长的北京,扎根在上海、成都等城市。他从小学读到高中的那片街区,再也没有回去过。戏剧和表演成了王子川释放和舒缓的方式,一度也被视为他获得的某种“超能力”。

王子川沉浸于话剧的创作与表演,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在《非常悬疑》《狗跳墙》《枕头人》等剧目中,他担任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多重角色。他在话剧领域的创作不仅卓有成效,还收获了业内和戏迷的赞誉。然而,长期重复的舞台表演也让王子川感到厌倦,“看不见自己”成为他转向电影创作的重要契机。

2018年后,王子川投身电影,虽然电影的进展并不如预期顺利,但他更明确地希望通过电影与更广泛的观众共鸣与交流。电影《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正是他对童年、教育、人际关系和现实世界的深刻探索和表达。

在日前接受采访时,王子川回顾了电影的创作背景和灵感,坦言这部电影更多源于他的个人经验。转学生的经历,让他在童年时感到焦虑,而这段经历也在电影中有所体现。影片中的“超能力”是对童年想象的展现,通过这些元素,王子川希望观众能在充满童趣的世界中,一窥事实背后的沉重与复杂。

王子川还分享了指导小演员的技巧,包括如何将表演变成游戏,以清晰的指令帮助他们进入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小演们更易找到表演中的乐趣,整个电影也因此充满活力和灵动。

王子川选择用电影的形式去分享自己的经历,是希望在创作中“看见自己”。舞台剧是即时的、现场的表演形式,而电影则能提供一个与观众共鸣的机会,这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动力。

从戏剧到电影,是王子川创作道路上的重要转折。通过《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赋予了童年记忆新的生命,不仅让观众重新审视童年和成长,也让王子川在新的领域中继续探索与创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