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礽,勋贵趋之若鹜,名声昭彰,他不仅是清朝及中国历史上被公开册立的最后一位皇太子,还是在位时间最超群的太子。长达四十年的等位,经历了两立两废,终成宫廷九子夺嫡的推波助澜者。胤礽本为康熙帝厚望所系,却不料一生坎坷,以囚禁之身,结束了他的51年人生旅途。
康熙帝对这位继承人疼爱有加。他的生母赫舍里氏,素来受到孝庄皇太后的倚重,赫舍里氏不幸在胤礽出生后不久因难产而薨,康熙帝因此更是视胤礽为掌上明珠,不仅亲自辅导,更在胤礽患天花时,悉心照料,无暇他顾,直至太子痊愈。这种父子之情,在影视剧《天下长河》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索额图与胤礽之间,血缘之亲、掌舵之益,两者关系错综复杂。在观众喜闻乐见的《天下长河》中,索额图被塑造为太子的亲信与支持者,但历史的真实面貌则远比电视剧复杂。在康熙多年的疑虑与忧患中,索额图助胤礽潜谋皇位的议案,使其饿死狱中,表现了朝廷权力斗争的残酷。
胤礽的形象在不同的影视剧中有所不一,但历史上的胤礽确实受到康熙的高度教育,精通文史,善书法,骑射无双。从小到大,康熙帝不断给予胤礽最优质的教导,希望他能够续写父亲的华美篇章,成为一个伟大的君主。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康熙帝传》中对胤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清史正史据《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亦对其有正面评述。
胤礽之所以沦落谋反之路,外因与内因交织,一方面外部权力的诱惑,一方面自身以及皇权的长期消磨挑战他的耐性和权力欲。康熙对胤礽疑虑深重,王权更是不能出现半点割裂的迹象,胤礽心中的不满与叛逆,终促成了他命运的悲剧。
胤礽第一次被废,由埋藏心底的芥蒂逐步衍生。他对父亲病重不闻不问,在康熙眼中,这种态度恰成了’分权’的最佳证据。紧接着的一次不当行为,更是加深了康熙帝的猜疑,终至废太子。第二次复立后,胤礽更积极组织自己的势力,最终在第二次太子党事件中当局再次抉择废太子之处断。
终其一生,胤礽的结局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谋的结果。囚禁生涯,空寂终年,尽显皇室权力争斗的冷酷无情。康熙即使未亲下杀手,却亦使胤礽饱尝心灵之苦。即便在康熙帝驾崩后,太子再无复立之日,最终以理密亲王的谥号,画上句点。多少当朝遗臣感叹及提起,却不及皇室更迭之速,太子的悲剧,便此尘封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