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交网络上突然爆发关于吕克·贝松的《杀手莱昂》抄袭《女煞葛洛丽亚》的争议时,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个跨越了三十年的时代错位。1994年《杀手莱昂》上映之初,人们即开始对两部影片进行比较,而如今的声讨未免显得有些凿空而来。
在影片创作层面,现代版权边界的模糊和电影创作规律的误读,构成了对吕克·贝松指责的混乱背景。事实上,更确切的抄袭案可追溯至吕克·贝松在2016年制片并参与编剧的《太空一号》,在这一案件中巴黎一家上诉法院裁定《太空一号》对《纽约大逃亡》的关键元素进行了大量借鉴,导致吕克·贝松及其公司需赔付45万欧元。
回到《杀手莱昂》与《女煞葛洛丽亚》的比较,观众忽略了两部电影在气质和核心逻辑上的不同。尽管主角均与黑帮有关,但它们仅限于此。在《杀手莱昂》中,莱昂与玛蒂尔达这一组合更类似1973年上映的《纸月亮》中的“临时父女”,展现了一种非血缘关系下的亲情和陪伴。
此次对抄袭的声讨可能源于对控诉的盲从和误读,而这一争议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了《女煞葛洛丽亚》等经典作品。柳青指出,无论是奥逊·威尔斯对莎士比亚的《午夜钟声》的重新演绎,还是加斯·范·桑特对《我私人的爱达荷》的现代转化,甚至是锡兰对契诃夫剧作的改编,《杀手莱昂》和《女煞葛洛丽亚》都不应被简单视为抄袭。
事实上,影片类型和经典作品的存在提供的是一种特定语境,它允许创作者穿越时间和时代的障碍,对原型人物和主题进行新的塑造。诸如《深锁春光一院愁》、《恐惧吞噬灵魂》和《远离天堂》这样的影片系列,以完全不同的理念和风格成功重塑了同一故事线。
而吕克·贝松的《杀手莱昂》其实更接近通俗罗曼司,借助禁忌的人物关系,叙述了一段最保守的罗曼史:无论是女孩还是女人,总倚赖有力量的男性的守护。在这种宽泛的类型框架之下,将《杀手莱昂》视作《女煞葛洛丽亚》的剽窃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最后的网风之争虽然为《女煞葛洛丽亚》带来了新一轮的观众,同时也凸显了人们对电影创作深度和宽度的重新认识,以及对根植于大众文化与深层社会现象的艺术作品的尊重。这次讨论不仅是关于版权界定,而更是关于电影如何在模仿与演绎之间找到自我的轮廓,它们间的启迪与借鉴将持续激发新的创意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