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在高科技界呼风唤雨的巨人,东芝,在走过了74年的时光长廊后,终于在2022年12月20日正式谢幕,退出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舞台。这标志着昔日的日本制造业巨擘,它和日立、三菱并称为时代的佼佼者,如今只能在往昔的辉煌中慢慢消逝。
东芝的历史堪称一部工业化进程的缩影。它曾经推出了一系列领先时代的产品,包括日本第一台洗衣机、电视机、电饭煲、微波炉与冰箱,乃至世界级的创新——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一段时间内,东芝的名字几乎就是创新与进步的代名词。但时光荏苒,当全球工业的步伐加快时,东芝却因管理思路的僵化与市场触角的迟钝而逐渐失去了先机。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东芝于1987年开发出界面颠覆性的NAND闪存芯片,原本这应当为它铺设一条通向未来市场的宽广道路。然而,东芝选择了另一条路径——投入巨资研发DRAM内存条。虽然在当时取得了相当成就,却没能预见到DRAM产业后来的衰退,这让东芝失去了先机,而后起之秀如三星与英特尔则已乘风破浪。东芝虽然尝试回到闪存赛道,却已无法回天乏术。
更为致命的打击则来自对核电业务的过度投资。在新世纪之初,核电站建设如日中天,东芝决定出售DRAM业务后全力进军核电市场。2006年高价收购西屋电气的核电业务,东芝一度显现雄风。然而,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显现出的问题令东芝的核电业务一蹶不振,并最终导致西屋电气2017年破产,从而为东芝带来了沉重负担。
不仅如此,东芝2015年爆发的财务造假丑闻更是令其陷入了深不见底的信任危机。在六年内虚报利润高达1562亿日元,涉及了东芝内部的多个部门与三任社长,不但让这家百年企业信誉扫地,更是使其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市值暴跌,至2022年营业收入比2015年减半。
在东芝的衰落背后,不难看出日本制造业及日资企业面临的普遍挑战。日本政府对传统产业的保护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新兴产业的培养却相对忽视;企业深受”匠人精神”所束缚,旧产业上的科技迭代虽精进,对于新市场的探索与扩张却缺乏相应的投入;同时,高度中心化的研发与生产运作模式,在全球化时代显现出其局限性。
退市远非结束,东芝如今转为私募股权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的全资子公司,并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未来,东芝或将与不少企业开展新的合作关系,比如汽车电池和半导体产品制造等领域。东芝的新策略、董事会的新成员以及由JIP带来的新机遇,预示着这个老牌企业有望在未来3到5年内重返股市,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