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日凌晨时分,一对建筑工人夫妇在浙江湖州的高楼建设现场因长时段在低温下工作而导致体温异常下降。由于身体失温,其中的女性操作员出现了头晕眼花和四肢无力的症状,无法自主离开,在高达135米的塔吊顶部的驾驶舱内被困。接到报警后,湖州市滨湖消防救援站的人员迅速抵达现场,发现丈夫的状态相对较好,但妻子情况危急。
考虑到室外温度仅为3摄氏度,且夜间高空风力加剧,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救援队员携带安全装备和绳索勇敢攀登,到达塔吊驾驶舱。面对救援空间狭窄的不利条件,消防队员采用托举和拖拽的方式将患者安全转移,经过超过一个小时的救援,成功将两名工人救下并立即转移至救护车接受医疗救治。
这一事件凸显了低温作业环境对劳动者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人体当热量散失超过热量吸收时,会导致核心体温降低,严重者可能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一旦体温下降至35℃以下,低温症的危险随之加剧。环境温度、湿度及风力是引起低温症的三个主要因素。低温症可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随着体温进一步下降,症状也会从轻微的不适、寒战逐步升级到心律失常和意识模糊,甚至心脏停搏。
当发现有人因低温失温时,首要的救治措施是转移至干燥无风的环境,更换干净保暖的衣物,并注意保暖头部。重度低温症患者的救治需谨慎缓慢进行,因为急速回温可能会引起冷血回流至心脏,导致心律不齐甚至休克。
另外,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强调,用人单位必须为雇员提供合适的防寒装备,限制每天低温作业不超过4小时,并且在寒冷环境下进行作业时应采取多人协作和持续监控。改善工作环境、采纳新技术是减少低温伤害的关键。为防止有害气体在封闭的工作场所积聚,单位还应保证适当的通风设施。对于低温作业,用人单位更应进行健康检查,排除对低温敏感的个体,并设立紧急预案和应急设备。此外,还应定期为员工提供热饮以防身体受寒。
此次救援行动的成功,不仅是对消防救援队伍专业素养的一次展现,也是对工作环境安全问题的一次警醒,提醒每个单位和个体在寒冷季节要切实加强防范,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