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的背景下,如何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尤为重要。在STIF(科技创新节)2023 第四届国际科创节暨 DSC(数字服务大会)2023 国际数字服务大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大会的主题为 “数实融合 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平教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时指出,为了提高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小城市应当加大科技投入,并有效利用大城市的科技创新力量。他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科技与绿色发展的双重作用,科技创新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的绿色发展,也存在着产业和行业之间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导致了技术进步带来的绿色边际效应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虹吸效应”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大城市通过优厚的人才吸引政策,不断吸纳高端人力和资本资源,可能会对周边城市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李国平教授认为在一个发展均衡的区域内,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不会仅仅吸走资源,而是更多地发挥辐射作用,帮助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这是因为中小城市存在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相对较低的居住成本,因此人才没有必要仅聚集在大城市。
然而,李国平教授也提到,在具有一般发展水平的地区,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形成“虹吸效应”,吸走周边城市的资源,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面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中小城市应采取差异化选择,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与大城市建立互补性的关系,通过共享资源来提高区域效率。
科技创新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角色不仅限于中小城市自身的科技投入提升。弱财力地区需要有效利用大城市的科技创新力量。构建跨区域创新体系、产业链,使得中心城市的科技优势与外围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共同实现资源共享和降低成本,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李国平教授的洞见为中小城市如何在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下、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自身特色发展提供了策略指导。随着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预期未来会出现更多人口和资源回流到中小城市的现象,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