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第十个年头的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于2023年12月12日庆祝了其全面通水9周年,至今已调水总量超过670亿立方米。这一跨越千里的宏伟工程,不仅成功实现了宏观区域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更为沿线44座大中城市的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76亿人带来饮水保障,充分昭示了我国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巨大成就。
东线工程起始于江都水利枢纽,水从长江泵起,经由世界最大规模的泵站群,层层推升,途径多个省份后,终至山东,形成该省的T字形骨干水网,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水资源条件。随着北延应急供水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工程的惠及范围持续扩大,将亘古至今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中线工程源起于陶岔渠首,一路北上,清水流淌,穿越过黄河直至豫、冀、津及京。这渠清水,不仅缓解了沿途地区的水压力,更重要的是为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命源泉。特别是北京,如今超过七成的城区供水依赖于南水北调工程。同样,天津市主城区的供水也几乎全部来自于这一工程。
南水北调的宏图不止于此,依据规划总体上包括东线、中线及未来的西线,旨在形成一种全新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三条线路联结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构建了一个”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管理新体系,在中国的版图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壮观的水利工程,是我国手工艺者智慧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它的成功运作,不但提高了相关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协调发展。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不均的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为解决地区性水资源短缺,稳定水环境,保障民生用水安全做出了积极而又重要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南水北调工程将进一步扩大其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在承载了亿万民众饮水安全的同时,未来还将持续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持续平衡做出贡献,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我国综合国力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