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清华大学的一个庄重的会场内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发布会——《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叁)》的研究成果正式对外公布。清华简第十三辑的发布,让学术界再次喜迎一批珍贵的先秦时期文献资料。据悉,本辑整理报告共推出了《大夫食礼》《大夫食礼记》《五音图》《乐风》和《畏天用身》五篇之前鲜为人知的竹书文献,它们的发现无疑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礼制、音乐和哲学思想的研究带来了独特的财富。
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三位青年教师马楠、贾连翔和石小力,在发布会上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和深入的文献解读。其中,《大夫食礼》与《大夫食礼记》这两部分登场尤为引发关注,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这两篇礼书密切相关,合并一卷,竹简数量分别为51支和14支。前者详细记述了战国时期贵族宴饮中的各种礼节,例如宾主互动以及仪仗的安排顺序;后者则记录了仪式进行中各执事人员的具体礼仪动作。这两篇竹书的用词和句式都与传统《仪礼》相近,揭示了楚地大夫食礼的独特风貌,对于领会先秦时期礼制文化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音乐类的《五音图》和《乐风》同样不可小觑。《五音图》令人惊叹的技艺展现出了古代音乐理论的精湛,颠覆了对古代音乐简约框架的理解。《乐风》虽然目前仍有一部分内容难以解释,但它所记录的音律名称无疑为音乐史学家展开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畏天用身》则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吸引着哲学史研究者的目光,这篇由17支竹简组成的文献,据悉完整程度极佳,围绕天与人的关系及主观能动性铺开了深层次的论证。
这些战国竹简,即清华简,在2008年时通过捐赠回归祖国,它们见证了远古的智慧和文明。如今2300余年过去,这些彰显了楚国文字特色的竹简,成为了探索古代中国辉煌文化的瑰宝。面对如此宝贵的文献,专家们怀着敬畏之心,致力于抢救性整理,已经连续多年推出系列整理报告。
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已着手进行下一辑清华简的研究工作。据程浩主任助理透露,下一辑将围绕昭告文书及某种神人对话文体的长篇文献。团队计划在完成十六辑的整理后,还将出版一本考古报告,全面总结清华简的整理过程和成果。尽管面临众多困难,但清华简整理团队仍将持续奋进,确保每年一册的整理速度,早日向社会与学界展示这批翰墨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