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去世后的电影狂潮:虚假”李小龙”的诞生与回忆


1971年6月,功夫巨星李小龙从美国返回香港,与嘉禾电影公司签约,随后推出《唐山大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三部电影,迅速打破票房纪录,掀起了全球性的功夫片热潮。

随后,华纳与嘉禾达成合作,于1973年1月6日开拍《龙争虎斗》,由李小龙和约翰·萨克松领衔主演。这是全球影史第一部由华人担任主演的好莱坞电影。然而,不幸的是,李小龙在同年7月20日于香港去世,距离《龙争虎斗》公映仅有6天时间。这一震惊消息让整个香港娱乐圈措手不及,当时香港电影还未能彻底打开国际市场。而李小龙的突然去世,使得市场对“李小龙电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由此催生了一类称为“李小龙剥削片”的伪李小龙电影。

对于70后、80后观众来说,何宗道主演的《李小龙传奇》或者吕小龙的《长城大决战》并不陌生。这些电影通过模仿李小龙的打斗动作或讲述李小龙的故事,试图延续他的荧幕形象。直到今年,一部名为《虚龙争假虎斗》的纪录片在美国上线,揭开了70年代到80年代那段尘封的电影历史,让曾经的“李小龙模仿者”如何宗道(黎小龙)、巨龙、吕小龙和梁小龙再次回到老影迷们的视野中。

在70年代,版权意识还非常薄弱。在李小龙去世后,香港的众多电影公司纷纷将“李小龙”作为一个充满商机的IP开发,四处寻找形象和武术风格与他相似的武术家。主要的李小龙模仿者有何宗道、巨龙和吕小龙三人,他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何宗道,艺名黎小龙,自幼习武,并在李小龙去世后接下拍摄了李小龙传记电影《一代猛龙》,虽然首部电影反响一般,但随后主演的《李小龙传奇》却取得了巨大成功,被认为是众多“李小龙剥削片”中的佼佼者。

韩国的巨龙(文镜锡)以夸张的肌肉维度和刚猛的打斗风格在韩国和香港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塑造的电影角色往往在身体素质上比李小龙更胜一筹,但舞台表现稍显欠缺。然而,凭借个人的改进和创新,巨龙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李小龙模仿者之一。

吕小龙,缅甸华裔,自小精通空手道和缅甸拳。他在电影中极力模仿李小龙的打斗动作,并通过刻苦训练保持自己类似李小龙的体形和肌肉线条,让他的角色更具说服力。吕小龙不仅主演了众多“李小龙剥削片”,还自导自演了多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城大决战》。

虽然李小龙去世,影迷们对他的热情不减,使得这些“剥削片”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市场上大受欢迎。许多观众并不在意这些影片是否是真正由李小龙主演,只要外貌和打斗风格类似,便能满足他们对功夫片的期待。

1978年,嘉禾电影利用李小龙生前未完成的素材推出了《死亡游戏》。尽管这部影片通过技术手段加入了许多李小龙的片段,但仍然只能算作一部“伪作品”。随着成龙、洪金宝等功夫喜剧电影的崛起,“李小龙剥削片”逐渐淡出了市场。

最终,这些“冒牌”李小龙伴随着电影主演们的老去退出了影坛,但他们的作品依然在影迷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见证了一个功夫片辉煌的时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