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塔伦蒂诺的新书《电影狂想》(Cinema Speculation)中文版将在疫情后首次面世。这本书是昆汀在疫情期间写下的一部作品,它集合了影评、对好莱坞特定时期的研究以及影人八卦,甚至像是他个人青年时期的回忆录。
昆汀的书并非普通的影评集,而更像是他多年电影见解和知识的综合体。《电影狂想》主要讨论1968年至1981年间的电影,这时期刚好是昆汀风格成型的关键阶段。他选择这个时间段是为了自由地表达观点,而不影响与当代同行的关系。昆汀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假设和推测,类似于他在电影《好莱坞往事》中的“What If”。
例如,昆汀在书中设想,如果波兰斯基未经历惨剧,如果布莱恩·德·帕尔玛未成为“新好莱坞”的接班人,如果约翰·弗林的影片《滚雷》拍摄的是原始剧本而不是改编后的版本,这些电影和好莱坞的历史会变得怎样?昆汀的猜想不仅在情节方面,还包括不同选角和结局选择对电影的影响。他提到,“如果‘督爷’杰夫·布里吉斯主演了《出租车司机》,这部电影会变成什么样子?”这种大胆的猜测充满了趣味性和创造性。
昆汀在《电影狂想》里不仅颠覆传统影史,还重新评价了许多经典影片。他推崇某种“低俗”审美,喜爱B级片而非公认的经典作品。这样的尝试早在2007年的《刑房》失败后让他意识到,拨正反乱之路终究行不通。《无耻混蛋》和《被解放的姜戈》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全区,虽然这种策略得到了主流市场的认可,但也让他逐渐偏离了原本那种多样性和新鲜感。
昆汀的观点常常语出惊人,他在书中批评特吕弗和戈达尔的类型片尝试为“垃圾”,暗示新好莱坞的导演们被淘汰是因为他们过于精英主义,他甚至认为《出租车司机》是一部“剥削电影”。尽管昆汀的观点有时显得粗暴简单,但他独特的电影感知方式和观点却依然吸引了一大批影迷。
书中昆汀的段子吸引力十足,他讲述电影时的独特语气使人难以不被吸引。例如,他描述史蒂夫·麦奎因和马克西米连·谢尔的打斗事件,戏剧性十足;他在如实回忆和评价《亡命大煞星》中演员表现时,也充满了昆汀式的幽默感和独特的倾向。
昆汀的记忆和讲述电影的方式,不仅限于文本的细析,他更在乎的是观众的反应和心理。他描述了《布利特》的酷炫感,是通过观众的点头与微笑,他解构了《亡命大煞星》中的反派角色鲁迪,指出这个角色在电影院中导致观众情绪的波动。
当然,这本书也满载了昆汀对电影的热爱和柔情。他通过观察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怀念逝去的电影人,感慨于导演和演员们的辛勤付出。例如,他描述巴里·布朗的离世,慨叹史泰龙未能再创辉煌。
昆汀·塔伦蒂诺作为一名以迷影为核心成就其电影生涯的导演,通过《电影狂想》对影史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充满了个人情感和风格。他借这本书,完成了一场自由发散、满含偏见和情感的回望。至于电影的未来,还需要从其他地方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