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记得谢添。他是一个从默默无闻走向电影传奇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胡蝶带领谢添走上大银幕,成就了他的一生。谢添的父亲在京津铁路机务段工作,闲暇时喜欢舞文弄墨,这样的家庭氛围滋养了谢添。母亲也常常带他进电影院,那时影院多播放卓别林的电影,谢添便深深迷上了这位“喜剧大师”,甚至多次笑称卓别林是他的师傅。
在谢添的成长过程中,他对电影的兴趣日益浓厚。原本他选择的是英文商务专业,但他不顾父亲反对,坚定地选择了电影事业。在导演沈浮的推荐下,年仅21岁的谢添踏入了演艺圈。
来到纸醉金迷的上海滩后,谢添并没有急于拍电影,而是加入了赫赫有名的“狮吼剧社”,表演话剧。在话剧舞台上,谢添的演技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直到1936年,谢添才正式走上银幕,这得益于胡蝶的帮助。谢添藉着天津的老乡关系找到了胡蝶,并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胡蝶乐意帮助他,很快安排导演李萍倩让他参演《夜会》。这是谢添的首部电影,从此他给自己取了艺名“谢俊”。
谢添与电影的缘分如同火花遇到烈酒,迅速燃烧。他的表演天赋和多年的积累使他在电影界迅速崭露头角。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谢添随着上海影人旅行剧团转移到四川,在此期间,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被称为“四大名丑”之一。虽然他原本想拍电影,却意外成为话剧明星,甚至剧团都解散了。
二次大战后,谢添依然怀揣拍电影的梦想。沈浮等人将阎锡山投资的西北影业公司迁到成都,谢添加入演出了《风雪太行山》中的马老汉一角,影片虽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完成并获得好评,但太平洋战争爆发,谢添再次困境。
1946年,谢添再度追逐电影梦,并在拍摄《圣城记》时遇到了杨雪明。杨雪明对谢添日久生情,但因年龄相差12岁遭杨家反对。然而,谢添毫不退却,成功说服了杨的父母,条件是给岳父岳母磕三个头。1949年,谢添如约拜过二老,正式迎娶杨雪明。
新中国成立后,谢添加入北京电影制片厂,迎来文艺创作高峰。他的角色虽然多为反面人物,但却令人记忆深刻,如《马金龙》中的流氓角色。他的出色演技与天津卫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在年近41岁时,谢添不忘初心,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为当时年龄最大的考生,并顺利录取。此后他担任导演,并拍摄许多经典影片,如《洪湖赤卫队》。
1970年代,谢添的敬业精神得到了象征性的回报。他不仅见到了周总理,还与总理多次交流,甚至一起打乒乓球。周总理乐观评价谢添的幽默与他会心一笑,让人难忘。
即便在晚年,谢添依然活跃,代表作不断。拍摄《老人与狗》时,他为角色深入生活,全情投入,与斯琴高娃的对手戏更是让人赞叹。
谢添的一生充满了戏剧与幽默,即便在80岁时,他仍然幽默面对自己的人生,说自己交了一次”桃花运”。他的幽默与激情,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临终前,他只希望家人为他吹奏一首《回家》,如此洒脱而充满趣味。谢添,一个电影界的传奇,留下了一片光辉灿烂的艺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