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世界面临举报困境,线下演出频频被叫停


今天要探讨的这个话题,我已经关注了很长时间。曾经写过一点,但现在情况似乎更为严重。音乐歌词正在经历大规模的修改,例如新裤子的《你要跳舞吗》中一句“你会不会也伤心”被改成了“你会不会也开心。”一字之差,含义全变。类似的还有《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更名为《杀不死的石家庄人》。然而,问题不止于线上音乐领域。线下的音乐演出也面临着举报风潮,导致不少演唱会不得不临时取消。

01
有音乐节便有举报

不久前,天津泡泡岛音乐节因为田馥甄作为压轴嘉宾而遭到举报。起初官方回应一切合乎规定,但随着争议声逐渐高涨,田馥甄最终缺席了演出。这似乎与政治敏感性问题有关。可是,如今更多的举报显得非常无厘头,常常与政治毫无关联,却总能得逞。

去年,我参加了一场摇滚乐队的Livehouse,演出前大银幕上竟然提示“禁止在某某歌曲时撒纸钱,以防被举报为迷信活动。”现场效果固然受损,但大家都理解,因为举报来得如此无常。你永远无法预见哪个环节会突然成为举报理由。今年2月,猎户座金属音乐节也因举报而取消,主办方后来发现投诉来自同行的恶意竞争,谎称音乐节表演类似“邪教组织。”

5月4日,又有一场重金属演出被恶意举报,举报者竟和他人在聊天记录中讨论用红包交易来进行举报。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举报,总能在现实中生效。

恐怖的是,举报者并非完全不懂音乐的保守家长,更多时候是音乐爱好者本身。2022年3月,春回音乐季上因为有人没抢到票就提议举报场地方,最终演出被取消。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例如青岛多可艾克音乐节接到大量举报最终取消,原因被猜测是请来的某歌手受丑闻影响引发其他歌迷不满。

举报的原因五花八门,甚至有些人听完音乐会后仍举报歌手“服务意识”不强。举例来说,陈奕迅在澳门演唱会上因未按照粉丝要求讲国语而招致举报,甚至因唱了几首“冷门歌曲”而面临举报风险。

02
是举报让音乐”禁声”?

举报风潮已经发展到通过举报来震慑、限制他人的地步。这不仅是在保护自我权益,而是成为最直接的“惩罚”手段。因抢不到票就举报,或者商业竞争中恶意举报,甚至因为演出中有些“另类”表现而举报,举报的理由变得越来越多。

去年一场摇滚乐演出中出现的彩虹旗,竟被举报为“不良影响”,导致@网信办进行干预。这样的情形逐渐蔓延,被禁止和举报的东西越来越多,压缩了音乐的生存空间。例如,说唱音乐节上歌手被要求不能露出文身,或者未通过审核的音乐歌词不能唱出。

去年,万青在梅奔的演唱会上,他们经典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只能演奏无声版。董亚千的歌声化作钢琴伴奏,但依然引起观众泪流满面。这首歌在此时的沉默,反倒显得震耳欲聋。但,令人讽刺的是,我们的愤怒与不安,也只能默默消化。

03
自己人别开腔

一方面,地方政府希望利用音乐节促进旅游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负面新闻影响城市形象。去年南阳音乐节,在热烈火爆的背景下,南阳市推动活动圆满成功。相反,西安的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却因为粉丝现场抢位置、冲撞等行为被批评为“乱象”,导致后续多场演出取消。

举报风潮导致演唱会愈加容易因小事被取消,从而给了举报者肥沃土壤。任何理由,只要举报,就有可能得逞。

那些提出举报的人,往往了解音乐和演出机制,他们知道软肋在哪里,也知道”义正言辞”的举报多么容易奏效。他们真的理解音乐自由吗?我们不免持怀疑态度。当举报变得愈发严峻时,音乐的自由度必将大幅减少。最终,我们还能听到什么音乐呢? 乐迷们,还是别轻易开腔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