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导演的影片《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内省而感人的电影,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东北小镇居民的无望生活。在2017年十月,导演胡波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部影片因此成为他留给现代中国电影的重要遗产。
《大象席地而坐》并不是唯一一部探讨中国社会绝望一面的影片,但胡波在影片中展现了对个体疑惑与焦虑的深刻认识,使得影片在情感与精神层面上具有独特的洞见。影片不仅对校园霸凌、家庭关系、邻里冲突以及不道德行为进行了观察,还通过复杂多线叙事结构,将情节转化为如真实生活般的电影体验。
影片的四位主要角色通过交错的叙事线彼此串联在一起,每个人物都在影片开头的剪辑中悉数登场。其中,角色于城在影片中提供了影片名称的灵感——他讲述了一只整天坐在原地不动的大象的故事,这象征了影片中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对生命无望的感受。于城本身也是影片中的一个核心角色,他在面对朋友突然跳楼自杀后,表现出一种冷漠的表情和行为,却在内心深处涌动强烈的情感冲突。
不过,影片主要的焦点集中在学生韦布身上。他与总是施加言语暴力的叔叔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故事的发展让韦布经历了数次剧烈的心理冲击。他发现自己的父亲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无辜,而是卷入了一次受贿丑闻。接着,为了保护朋友李凯免受霸凌,韦布在一次意外事件中使霸凌者于帅受伤,导致于帅最终重伤入院。韦布因此开始了逃亡之旅,希望前往满洲里去寻找那只马戏团里的大象。
韦布的旅途中同样充满了挫折和打击,他深爱的奶奶在睡梦中去世,这个偶然事件让他失去了期望中的庇护所。而他也将发现朋友李凯并没有说实话。这些经历让韦布与于城一样,必须内心克制自己的困惑与悲痛。这部电影虽然没有赋予韦布太多的好运气,但他内在的力量和决心成为情节的核心,也突显了胡波在作品中的独特人物刻画。
另外,两个主要角色黄玲和王爷爷也在影片中有着各自的故事线。黄玲因与学校副校长的不伦恋情以及与母亲的关系问题而烦恼,并且决定和韦布一起逃往满洲里。而王爷爷则因为家庭的压力,被迫搬入养老院,影片中他与其他主角之间的冲突和互动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胡波巧妙地通过偶然性的次情节将这些故事线交织在一起,例如那条走失的狗和它好斗的主人不仅渲染了影片的险恶环境,也强化了各个故事线之间的联系。
《大象席地而坐》从整体来看,并不仅仅是悲观的。尽管死亡是影片的核心因素,影片中始终强调着斯多葛式的反叛和内心的坚韧。这种结构和情感深度使得影片在展示个人困境和社会现实方面,显得格外动人。
尽管这部影片的风格和技法带有独立电影的特质,但它实际上是由冬春影业制作的——这家公司是由中国独立电影的先锋之一王小帅及其妻子创立和管理的。在胡波去世后,影片的版权被交与他的父母。在影片结尾,影片中频繁提及的大象最终通过声音的形式出现,在黑暗中传递出愤怒与反叛的吼叫声。这一声音既结束了影片的叙事,也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