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以往对中国股市的乐观预期已然落空。在原本预料中,随着政策的利好与经济数据的改观,股市理应在年末前迎来显著的向好,沪指也被期望能够顺势攀升至3300点乃至3500点的高位。但事与愿违,当前沪指却在2900点周边徘徊,甚至有向下突破的风险。究其原因,不是说政策和经济数据没有作用,而是股市的本质,市场形态已悄然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这一转变,归结于投资者的觉醒。一直以来,普通的股民们处在信息的不对称之中,他们买卖的股票价格往往与实际价值严重脱节。这一情况源自于所谓“卖方市场”的格局,市场的主导权在于供给方,也就是上市公司和少数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掌握着股价、市场需求和供应等关键因素。而如今,情况正在改变,股市从“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投资者开始获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他们不再愿意无条件地被牵引投资,而是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
对此,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层应该深刻认识到,投资者已不满足于表面的政策安抚,他们需要看到实质性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措施和行动。因为从过往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动辄几十上百亿的利益输送,资金的流向和使用与最初承诺的发展项目存在巨大偏差,股民们的利益无人问津。
例如康美药业的案例,监管部门的处理结果是对独立董事进行赔偿,这在股市中引发了一阵独立董事的“离职潮”,暴露了当前上市公司存在的种种问题。投资者长久以来遭到的巨大损失,迫切需要得到实质性的补偿和保障。但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只见到了对行为人的经济处罚,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真正负责态度却少之又少。
因此,在当股市在3000点附近徘徊时,如果管理层仍旧停留在出台刺激政策的旧思路上,而忽视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一最核心的问题,股市的低迷状态将难以打破。只有真正贯彻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各项措施,例如通过具体的赔偿案例来增强市场信心,才能逐步重建股市的健康生态。如此,“买方力量”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股市的“买方市场”也才能真正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