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新经纬12月13日报道,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经过了31省份的梳理之后,2023年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滑0.5%,同比也降低了0.5%。这一跌幅已是自2020年12月以来最大,亦表明当前中国通胀水平的回落趋势不断加强。
在已发布数据的省份中,仅有2省份CPI同比上升,其他26个省份CPI出现下降。黑龙江与天津两地物价较去年同期出现小幅上涨,而河北、内蒙古、海南三省维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贵州、河南与山西三地物价连续第八个月下降。新疆的物价降幅最为显著,成为下跌幅度超过2%的唯一省份。
此外,除了贵州省外,其他30个省份11月CPI同比都比上月出现了回落,其中降幅领头羊为青海,达到了1个百分点。市场分析师高瑞东指出,国内通胀持续走弱后,现处于低位徘徊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和中下游产能去化的影响,同时消费需求恢复也相对较弱。
在展望未来物价走势时,多数机构均预计CPI同比短期内将持续低位徘徊。高瑞东进一步预计,今年的通胀水平仍旧较低,很难脱离负增长的区间。不过,随着2024年稳增长政策的效力加强和库存压力的减弱,他预测通胀可能将迎来温和的回升,并预期2024年CPI同比中枢水平能够提升至0.9%,较今年的预期中枢0.3%有所上升。
兴业证券的段超认为,虽然价格端的修复动能仍不稳固,但从结构上看,已开始透露一些积极信号,如居民信心的回升和内需的稳定表现。根据开源证券的预测,12月CPI同比回升至-0.1%左右,全年平均同比约在0.3%,而他们预计2024年全年平均同比在1%~2%之间。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尽管当前国内CPI处于下降通道,但是随着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的恢复,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通胀水平将曲折向上修复。需指出的是,市场还未完全摆脱疲软态势,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