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分区售票潮:定制式票价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考量


近来,“分区售票”模式成为电影院的一种新趋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所谓分区售票,是指根据电影放映厅内座位的位置差异和观影效果不同,将座位划分不同区域,并对应不同的票价。事实上,这种做法并非全新发明,早在2019年末,部分国内城市的电影院便开始实践这一模式。

探究影院制定分区票价的依据,显然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决定。影片的票房吸引力、是否属于黄金场次、是否在特效放映厅播放等因素都将影响票价水平。以河南郑州的某影院为例,不同区域的票价能相差数元,而在北京某些影院,座位被细分为多达四个区域,票价之间的差距更是达到十余元。特别的是,为了贯彻文化扶持政策,部分影院还设置了具有优惠价格的“文惠区”。

值得一提的是,影院在不同的季节也会对票价策略作出不同的调整。马琳,一个电影院线的区域总经理透露,在淡季时放弃了分区票价以吸引更高的上座率,而在如春节这样的旺季,则可能进行票价的区分。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超过一万家影院中有约两千家采取了分区售票的举措,特别是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5%左右。分区售票虽然尚非市场主流,但它的影响逐渐扩大。

影院分区售票在提升经营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法律层面的讨论。专家认为,分区售票是一种正常的商业经营活动,它体现了不同观影区域的不同商业价值。只要消费者的选择权利得到保障,影院就有权力设置不同的票价。

业内专家提出,由于分区售票前已有基于硬件设施差异的座位定价模式,如VIP影厅、IMAX影厅等,因此同一影厅内实施分区售票需要考虑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面对这一新兴模式,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不容忽视的议题。有观众担忧分区售票会不会成为变相涨价的手段,或者影院是否会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低价票,迫使消费者只能购买高价票?法律专家认为,影院的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多项权利。因此,影院在定价上应更加透明,规范票务管理,同时优化服务和观影体验。

为避免消费者权益受损,专家呼吁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范标准,加强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方期待在保持市场活力、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能公平合理地考量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