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栖霞区一科技公司发布招聘外贸助理的信息引起网友热议。令人瞩目的是,该岗位所列条件之一竟是:”老家来自农村,性格偏内向点”。这一特殊要求激起了众多讨论,不少人认为其透露出企业对员工性格和家乡的不公平偏见。
据悉,该公司负责人对这一招聘要求进行了解释,称外贸工作辛劳繁重,希望招募到能吃苦耐劳的员工。他们认为城市出身的求职者往往更加娇气,不适应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环境,而农村背景的应聘者更能适应公司的工作需求。此外,公司更偏爱内向型人格的求职者,因为科研等岗位需要仔细、细心,而外向型人格可能在工作中容易犯错。
招聘广告一经发布,网友的反馈五花八门。有人质疑道:”这是不是暗示着想找一个容易管理和控制的人?” “难道农村人就好欺负吗?” 同时也有意见提出,现如今的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苏地区的农村在经济条件上已经与一些二线城市不相上下。
此事件仅是近年来多起招聘中包含的”别出心裁”规定的冰山一角。《工人日报》记者的调查发现,一些企业在招聘时会对星座、属相、姓氏,甚至是发际线、体味、口音等进行歧视性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奇异的招聘条件并非逐一出现在不同的公司,而是遍布各行各业。
例如,有的公司招聘时会询问应聘者的星座,有的医疗机构在招聘前台时对头发密度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有些企业则对外貌条件作出了极度苛刻的要求,如湖南长沙某传媒公司要求求职者肤白貌美且大长腿。更有甚者,海南椰树集团在招聘中规定,应聘者需承诺终身服务,并以房产抵押作为承诺的保障。
这些另类的招聘条件不仅突显了一些用人单位的非典型用人观念,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专业人士提醒,企业在招聘时应展现出对求职者的诚意和尊重,避免设置不切实际和奇怪的门槛,以保证双方的良性互动。
此番科技公司的招聘方式与普遍的人力资源理念相悖,既引发了公众的法律与道德争论,也折射出就业市场中潜在的偏见问题。正确的用人标准应以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为本,摒弃血统、地域、性格等主观标准,确保人才选拔的公正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