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凤凰涅槃:扬州漆器文物“复活”的秘密


现代快报讯(记者顾潇)扬州,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不仅是吴文化和扬剧的发源地,更在漆器保护上赫赫有名。漆器曾是古代贵族珍藏的奢侈品,它的繁复工艺和精湛的美学价值使之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然而,时光流逝,这些珍贵的文物沉睡在被岁月尘埃覆盖的土层之下。为了唤醒这些沉睡的华美,扬州文博工作者们十年如一日,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修复了2000余件文物,使之重放异彩。

扬州漆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漆器之于古人,是身份与财富的象征——《盐铁论》中便有“一文杯得铜杯十”的记载,说明一只漆制的耳杯价值堪比十只铜制杯子。汉代出土的折叠漆几更是彰显了当时漆器的文化价值与实用性的结合。这件小巧出众的漆几,折起来似“L”形,展开则成“凹”形,其四足展开后即可稳立,造型独特在今日极具研究价值。

在扬州西湖高南汉墓的发掘中,曾出土319件(套)竹木漆器,豪华程度令人咋舌。扬州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子尧介绍,扬州的漆器不仅继承了楚文化的华丽厚重,还融入了江南地区的温婉细腻,呈现出灵动生动的艺术风貌。

扬州工作站的成立,标志着对汉代木漆器保护的重视。这个半地下工作站总面积超过600平方米,与外界几乎隔绝,保持着稳定的湿度和温度,为漆器修复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修复每一件残破的文物,从清洗、脱水加固、整形、修复直至封护、包装,每一步都体现着匠心独运。

在脱水加固阶段,文物经历最显著的蜕变,水分被特殊药品慢慢替换,这个过程要持续2至3年之久。之后还需拼合漆器碎片,补全缺失部分,覆上漆并抛光。至于彩绘和贴金箔,则考验着修复师的专业技能和耐心,他们仅使用传统的生漆、瓦灰、植物颜料等材质进行修复,确保色彩的原真性。

可修复过程中的艰难也是不言而喻,杨晖透露,他们修复时需要频繁接触大漆,以致于众人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蜕皮、起红疹甚至肿胀,需要药物治疗。尽管如此,他们仍坚守在修复一线,不畏艰难,只为古漆艺术能被后世传承。

十年的坚持,漆器文物修复工作者们已经保护修复了2000余件漆器文物,使之重新焕发生机,这些深埋地下的珍宝得以悠悠复苏,再展华章。在12月8日即将到来的扬州博物馆展出中,将有100件套的精品竹木漆器与公众见面,向世人展示扬州漆器的独特魅力与传统技艺的非凡造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