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活动持续 预警:12月4日或迎小至中等地磁暴


12月2日,来自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消息表明,地球目前仍处在一个活跃的地磁状态中。科学家们预测,受到太阳冕洞释放的高速太阳风及12月1日发生的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影响,12月4日地球有可能经历一场小到中等强度的地磁暴。

据悉,在北京时间12月1日17时至12月2日8时期间,地球已经经历了一个大地磁暴,持续3小时Kp指数达到7,以及随后的3小时Kp指数为6的中等地磁暴,其中还包括持续9小时的小地磁暴。Kp指数是全球磁场变化的度量,每3小时更新一次,Kp指数的增高代表地磁活动的加剧。这次地磁暴活动与11月30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出的大地磁暴预警相符。

强烈的地磁活动带来了一系列可观的自然奇观,如中国北方地区例如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都出现了壮观的极光现象,北京地区亦有幸福的市民目睹了清晰的极光。这是今年接续2月、3月、4月以及9月之后,第七次观测到大地磁暴级别的地磁活动。

除了能够观赏到美丽的极光,地磁暴对人类的活动也有着深远的影响。CME作为一种太阳活动,会抛射出巨量的日冕物质,速度每秒可达几百至上千千米,对地球附近的空间环境产生显著的冲击。此类事件不仅会改变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引起地磁暴,还能导致地球高层大气粒子活动激化,造成大气加热膨胀,并向外层空间扩散。这可能对在轨航天器形成额外的飞行阻力,从而影响其运行轨道和安全。

具体而言,地磁暴可能导致飞行在近地轨道的卫星速度减慢,高度下降,增加空气阻力并引发恶性循环。例如,此次地磁暴导致风云三号G星在单日内轨道下降约300米,大大超过了正常轨道衰减水平。万幸的是,依靠准确的预报服务,相关卫星的运控部门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因而对卫星运行的影响并不严重。

在信鸽比赛领域,由于鸽子依赖太阳和地磁进行导航,12月1日的地磁活动干扰了信鸽们的定向能力,不少赛鸽俱乐部当天的归巢率甚至降至仅十几个百分点。然而,有经验的协会、公棚以及俱乐部参考了信鸽飞行指数预报服务,选择了适合放飞信鸽的时间进行赛事,从而减少了由于地磁活动增强所带来的损失。

最终,科学家们还是提醒大家,虽然地磁暴能带来奇观,但其对于人类的科技设施和活动亦有不少影响,特别是对于航空航天领域的设施而言,大家应积极关注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最新信息,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