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燃起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之火,共绘幸福蓝图


当网络安全成为当代未成年人生活中的一大挑战,家长和学校开始探寻解决之道。近日,情景短剧的两场演出激起了人们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积极讨论。2023年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论坛在上海外滩党群服务中心隆重召开,强调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并提出建立起更完善的保护体系。

此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资源地图》的正式启用,这张地图详尽标记了未成年人保护场所的位置与职能,划分了六大板块,涉及温暖抚慰、安全保障、心理指导、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和智能培养,旨在为社区的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同时,黄浦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案例集与工具包作为具有实操指南性质的文献,向社会发布,并向街道儿童督导员代表进行了授书。

会议中,来自向明中学的学生代表陶闵逸分享了自己作为”10后”的真实感受和思考。他道出了许多同龄人在数字时代成长中的困惑与期待,为讨论增加了宝贵的一线视角。嘉宾们对两场短剧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同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居飞从科学角度分析了未成年人上网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因素,而向明中学党总支书记陈屹则提倡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协同育人的桥梁,鼓励家长适当放权,为孩子们的网络行为设立合理边界。

此次讨论不仅是关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普及和教育,而且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在家长和学校的帮助下,使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通过平等沟通的方式来应对网络世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背景下,如何使网络成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工具,而不是阻碍,是我们社会共同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情景短剧作为引导公众对话的一种方式,证明了艺术对于社会教育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此论坛和会议的举办,展现了黄浦区对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对其他地区形成了积极示范,也为未来构筑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数字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